close

原本看書就很慢的我,最近因為被工作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看書的速度幾乎快呈靜止狀態了。這感覺,令我非常害怕。原本就是為了愛看書才進這行的,結果卻因為這工作導致我抽不出多餘時間看其他的書。心慌得猛起來拚命訂書買書,結果只是堆疊出更厚重的一疊無力感罷了。

好不容易,終於看完了一本書,也好不容易,終於有時間上來Po一篇文章,結果竟然已經和上一篇的時間又隔了好一段時間,真是很抱歉(對自己嗎?還是對連誰會上這個站來看都不知道的誰?)。很可怕,在邊看大崎善生的《孤獨,或類似的東西》時心裡湧現出的感覺,有點濃稠、有點晦暗,有點抓住了這陣子我心裡那股不安定感,也有點讓我慌張得想快快把書闔上。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處在孤獨裡的。不是非常親密的家人關係、沒有親密的姊妹互相分享成長的喜樂憂愁、表面關懷但卻感覺疏離的親戚們、總是對人懷疑而不敢真誠的同學朋友們……當然,還有那些曾經表現出過度關懷卻最後逃之夭夭的無法理解的男人們。到最後,我只是一而再地自我安慰,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消極,是我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計畫好的所有事,許多到頭來都落得一場空,然後對自己說一句「沒關係,沒關係,我沒關係」,睡一覺,又過了一天。

《孤獨,或類似的東西》裡讓我感觸最深的大概就是「孤獨,或類似的東西」那篇裡所描寫的姐妹感情吧,和簡媜在《女兒紅》裡的那篇「在密室看海」(珍妮佛.韋納的「偷穿高跟鞋」也是)那種既想解脫又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很像。沒有姊妹是我從小到大最大的遺憾,但有個一起長大的情同親妹妹的堂妹,所以也許多少能體會那種心境。「靈魂之籠」裡主角心裡那隻獸則像極了我深層的憂鬱。不過也有頗意外的篇章,像是「順著這道斜坡緩緩而下」的尋常生活化語氣有點像在看江國香織的作品,以及「同情」故事裡隱約透著近似村上春樹風格。

說起來,書裡的主角都有點想跳脫某一種狀態,不管是失戀的陰影、失去親人的痛苦或平淡無奇的生活,其實誰不想呢?從一個鬱悶死寂的狀態跳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場景裡。就像珍妮佛.安妮斯頓在電影「麥田捕手的女孩」裡飾演的角色一樣,因為那日復一日漸漸令人生厭的生活,導致她想走出去體驗另一種愛情,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虛幻,真實的真正對自己最好的,還是在身邊隨手可觸的世界裡。

我想要勸自己灑脫點,可是又擺脫不了容易感傷的性格;我想要勸自己樂觀一點,卻總是看得見隱藏在事件底下的冷峻真相……怎麼辦呢?這樣的我,竟還妄想替別人扶起內心傾斜的悲傷,多不自量力?也許堂妹說的對,每個人每天要試著讓自己心情保持平靜已經很不容易了。那,我到底還在奢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y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