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浪漫一點來說,我認識最不快樂的人就是最喜歡流行音樂的人;
我不知道流行音樂是不是造成了這些不快樂,
不過我確實知道,他們聽這些悲歌的時間,比他們過著不快樂人生的時間來得久。
                    ~尼克.宏比《失戀排行榜》~

因為在幾年前看了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非關男孩」,幾乎讓我把休葛蘭列為看電影的「拒絕往來演員」後,對於尼克.宏比,實在是沒什麼特別的信心。然後,在那部電影後的一段時間,有次逛書店無意間又看到了他的書(High Fidelity),並不特別顯眼的封面(職業病作祟,看書第一眼先評封面),從架上拿起來意思一下前後翻翻,還是沒找到一點吸引我買回家看的欲望。從此,我對這個作家的消息就不再關心了。

直到現在,如果不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的話,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會有動力去看尼克.宏比的書。雖然,在看完後還是沒有覺得有像大家說得好成那樣,但,總得來說,的確是部很「男性自白」的小說,而且很能「搔到癢處」。

《失戀排行榜》故事主要是在說一個被女友拋棄的男人,因為承受不住那突然其來的失去和背叛,幾乎濱臨崩潰地省視自己歷來的每段失敗戀情,試圖從中找出女友離開他的真正原因。

用排行榜的方式是個挺不錯的開場,以第一人稱告解式地訴說他的失戀經歷,不時穿插現實中女友正在離開他的情形,以及兩人間的最後幾次談話。老實說,整個結構架得很不錯,只是裡面的用語實在是太粗魯了,雖然我不斷地對自己說:「因為這是一本很男性的書呀!男生就是這樣說話和想事情的吧!」但還是常看到一半就闔上書,搖搖頭,嘆嘆氣,把尼克.宏比和所有男人都一併罵了一頓,接著書就丟到角落去,到第二天心情稍微平靜點了,才又繼續看下去。

也許真的是我個人從小家庭教育不准說任何髒話或粗魯字眼的句子所影響的,看了太多那些用詞就會承受不住,想把眼睛拿出來洗一洗。所以,算是挺痛苦地看完《失戀排行榜》的前半本。後半呢,不知為什麼,突然就順暢了起來,我猜是因為中途停下來先看電影版,結果發現電影改編得很不錯,心情遂轉變了過來,開始接受這樣的寫作筆法吧。而且後來男主角也不再是那個老是逃避現實的人,而終於有點成長了,那感覺很好。也許,很有可能,我在開始看這本書時一直處於煩躁的情緒,而且憤憤不平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又」是個長不大的大孩子(我已經校稿夠多這種故事主角了:()。但其實我內心很清楚,只是因為我的自私,不想要長大,想要有個人成熟地無怨尤地寵膩地包容我的孩子氣,而那個人如果長不大,還比我更任性愛耍脾氣的話,這世界不就亂糟糟的了嗎?到時,我一定會挺起背來當照顧對方那個人,但那又非常地疲累,惡性循環下,可能是一段終究會結束的故事。因此,我希望男孩子們天生就懂事穩重,當然我知道那是夢想,實際上該給他們些時間,一些成長的時間。

有人說,因為尼克.宏比書裡大量地引用了樂團和歌曲等等的,如果對那些歌曲和樂團不夠了解的話,很難融入故事。可是我看完後覺得,如果小說抽離掉裡面提到的所有歌曲,一點也不影響劇情呀!我只能說,「音樂」大概是這本書的舞台,像是有人以漫畫,有人以美食做為故事主題一樣。就像說起來我根本就是下棋的白痴,卻瘋狂地迷那部「棋靈王」的漫畫一樣;而且我幾乎完全聽不懂日文歌卻非常喜歡kiroro一樣。他自己也在書裡說了:「重要的不是你喜歡什麼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這一句,我突然有那麼點喜歡尼克.宏比了。

只可惜了點,書裡有些地方還是翻得怪怪的,那些怪怪不順的地方和電影一對照起來,就發現電影的翻譯順暢多了。還有就是書裡的一堆地名,他們都非常努力地把每個英國的地名翻成中文,但前後文大概沒有完全顧好,有些地名前後翻譯不同。(不自覺又職業病發地拿起紅筆校起稿來,真不好意思......)

附帶一提的是,我對這本書長達44頁的253條註釋加上2頁附錄,非常佩服。大概因為工程上挺費力的,版權頁還特地加列了作註釋的四個人的名字。雖然在看書時不時就有小標提示要翻到註釋去看,而從頭到尾幾乎要把右手一直放在那幾頁裡,前後翻來翻去對照,真的很累,但精神上,就同是書籍編撰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認真態度我是佩服的,甚至想起而效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ynne 的頭像
    chaynne

    芒.目。

    chay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