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並不是事先就預計要去看這部電影的,算是很突然被告知抽中電影票,所以一句「走吧,來去看電影」就出門囉。

先說一下,老實說我並不喜歡柴崎幸,但就像我也同樣不喜歡史嘉蕾喬漢森(Scarlett Johansson)和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卻奇怪地觀察著她們的動向(甚至她們演的電影也都跑去看)一樣,對於柴崎幸我也有同樣的奇妙情結。至於草彅剛呢,就複雜了點,記得我曾在之前的文章裡提過一些些,總之就是,自從迷上了「料理東西軍」和日劇「他和她們的生存之道」後,我幾乎算是也蠻喜歡他了。但是,怎麼樣都很難把柴崎幸和草彅剛"順暢"地連接在一起,不知為什麼。

不管啦,反正單就「看電影」這件事,我個人是非常沉迷的。

看了電影,我才知道「日本沉沒」原來和「死亡筆記本(Death Note)」一樣是改編自漫畫的。而故事情節及營造出的恐慌效果,則令我頻頻想起「明天過後」。當然,兩者探討的問題還有差的,前者是大自然無法避免的地殼變動,後者則是反諷人類對生存的世界的迫害,導致自然失衡。去掉爸爸誇張尋子那段的話,我非常喜歡「明天過後」。說起來,「日本沉沒」在拍攝手法和故事寓意上並不輸「明天過後」喔,只可惜了男女主角愛情的部份著墨得有點過多了點。這部份可能就牽涉到了民族性的問題了。

從日本的日劇及最近火紅的純愛書籍,甚至漫畫也總會出現大義凜然維護友情等等情節,不難看出日本人實際上非常重視人與人間細膩的情感交流。所以電影裡,堅強理智的總理祕書在看到預測日本沉沒後將犧牲的人數統計時,淚水奪眶而出;男主角回家要母親逃離日本,母親卻為了和爸爸的愛及家人的回憶,決定留下來與家園共存亡;女主角明知道日本即將沉沒,卻仍四處奔波,搭救受難民眾;男主角的同事為了讓妻兒有一天能夠重回日本,而自願冒險加入探勘隊而殉難……時,我也淚流不止。

我以前其實很排斥災難片的,大概因為怕被那種無力感壓得喘不過氣吧。近年來卻突然轉性般,熱愛起這類的電影。我猜,也許,是長大了的關係,對這世界莫名地產生了種身為一份子的責任感,也對周遭的一切愈來愈依戀,反而怕有一天真失去了一切,該怎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y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