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百視達,其實是抱著挖寶的心態,想看看在毫無預期下,到底會發現或找到什麼樣的片子。
《成名在望》算是無意間遇到,而一直耳聞中凱特哈德森一舉成名的電影。據說拍那部電影時她才十四還是十五歲的樣子,不過怎麼說呢,怎麼看起來和現在的她已經一模一樣了哪?幾乎看不出來那時有多稚嫩。
而且整個故事內容,和我原本想像的差蠻多的。我原本以為可能是凱特哈德森飾演的一個小女孩想成為明星的故事。但看了之後才發現,她並不是主角,而且整個故事比較偏重在人在追求夢想和現實生活所引發的衝突。
男主角因為姊姊離家前留給他的一堆黑膠唱片,因而勾出了他對音樂的喜好,而那似乎是比他天生適合念書的聰明頭腦以外,他更想追求的東西。從一個聆聽者,進而因為喜愛而成為樂評,更因為必須交出樂評而接近那些樂團以及走進他們的生活以後,他才明白在撼動人心的音樂之外,明星樂團私下的生活一團糜爛,酗酒、喀藥、拿fan當籌碼聚賭……也許保持點距離,回到客觀的聆聽者的位置會比較好。
大概是這樣的故事,其實我也不是看得非常專心,畢竟我一直都只守在聆聽者的位置,沒想過要更接近,也沒有那種瘋狂追星的熱情,所以對這個劇情感受度其實蠻低的。凱特哈德森在戲裡究竟有多甜到從此得到「美國甜心」的封號呢?其實我最仔細研究的就是這個,但答案:沒感覺。最記得的只是男主角問她到底有沒有除了明星以外的朋友,她回說:「和明星在一起比較好玩呀。」這是種想逼近「成名」的心態,還是想讓青春精彩點呢?以我「太平凡人」的角度,真的很難明白。
在追星的故事及過程中,鏡頭不斷地來回於糜爛歡樂的世界與憂心愁苦的母親兩邊,令人忍不住為母愛感到心酸。當我們以追尋夢想、尋找自我的名義離開家時,是不是真的忽略了在家裡總是放不下、擔心不已的父母呢?
我知道我的爸媽也是這樣,只是愈因為知道,愈覺得如果還一事無成地回去,那所浪費掉的父母的愛與關懷,該拿什麼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