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後來想想,也許我不是個愛看文藝愛情電影的人,
所以那時這部電影沸沸揚揚地上映時,
我並沒有非常想去看的心情。
在電影上映了一陣子之後,電視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也在日本台熱烈地播了起來,
我還是沒有看,
我也說不出來是為什麼。
上禮拜日一聽說「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下二輪了,
同學馬上就打電話來約我一起去看,
可是剛下二輪時只有二家戲院有在播,一家是朝代,一家是淡江,
朝代戲院票房爆滿,於是只得放棄而去別家戲院看別的電影,
我其實無所謂的,因為沒有帶著期待。
之前就聽過不少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這部的評價了,
並沒有真的有那麼多人像電視上廣告說的那麼感動,
也大概因為這樣的原因,不抱期望而從中感受到的感動會比較實在些吧
可是說感動,似乎又沒那麼深刻的感覺,
倒不如說是「感觸」頗多,
尤其在少年男主角被女主角的爸爸揍了一拳後,
光著腳發狂追著他們的車子跑那幕,
我的心裡突然有種悵然,
十七歲,那時的我在做什麼?
當別人有那麼深刻的愛情的時候,我擁有了什麼?
即使是已經活了二十多年的現在,我還是沒辦法給自己的感情一個交代,
是否有人如此深深地愛著我,直到十七年後還無法忘記?
以前有嗎?未來會出現嗎?
女主角問,人死了之後愛情還會一直存在嗎?
她害怕被人遺忘,
因為那個害怕,所以想留住當下自己的模樣。
我害怕被遺忘嗎?
是的,我知道自己非常害怕,
即使我總說我不想引起別人的注目,
但我更不希望別人無法記得我的存在。
存在的方式有很多種,
而究竟該以何種形式存留在哪些人的記憶裡,
我常常會想,卻沒有正確解答出現。
除了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活得更值得之外,
我想不出影響別人的方法。
再來說說那些錄音帶好了,
交換錄音帶可以聽見對方的聲音,比交換日記還真實,
作者想得到這點還挺不錯的說,
只是,如何確保在十七年後那些Tape都不會發霉或壞軌呢?
這點比較令人質疑,尤其柴綺幸拿的那捲最後的卡帶,
明明在大雨的夜裡摔到馬路上了哪,
怎麼還好好地呢?
邊看電影邊發呆的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為我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了,
所以才沒被電影裡營造出來的感傷氣氛所感動。
我想著男女主角突然就走在一起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男主角有什麼地方吸引女主角的注意?
還是感情就是這麼無法理解的東西?也許真的就有一見鐘情這種東西的存在?
我很喜歡女主角那種開朗熱情的個性,
大概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男生都會喜歡上她吧?
勇敢而直接地表達自己,是我還必須要去學習的地方。
如何克服心裡的那層恐懼,去相信別人?
如何建立足夠的堅韌,不怕隨時被傷害?
我還在想,我還在想...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颱風來襲,籠罩在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天氣裡,
電影的末了又是一場滂沱大雨,
我幾幾乎快被那潮溼的水氣淹沒了,難受得想逃出戲院。
想起同學問我為什麼每天都在帶傘出門時,
我回答她說,因為討厭雨,我無法忍受有任何被雨淋溼的可能。
雨的黏膩讓人不舒服,
和雨天有關的許多回憶也都不太好...
女主角在機場裡非常悲傷地流下淚來問:「去不成世界中心了嗎?」
我實在不懂去澳洲那個烏魯魯的必要性,
他們兩個之間的愛情,非得要去那個所謂的「世界中心」才成立嗎?
還是去那裡「呼喊」一下,病就會好了?
是病人的任性,還是純粹為了塑造出一個唯美的目的,我不知道,
但我覺得,愛人的心,就已經是世界中心了,不是嗎?